探尋古韻新風,共繪青春華章:商學院2024年暑期“三下鄉”系列實踐活動圓滿結束
發布日期:2024-08-18
本網訊(通訊員:董杰、趙可馨)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增強歷史自信、文化自信,同時引導和激勵廣大青年學生投身鄉村建設,用實際行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展現新時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安徽新華學院商學院“三葉草”社會實踐團隊于2024年6月28日-30走進界首市開展了一場主題為“探尋古韻新風,共繪青春華章”的社會實踐活動。
文化之旅:感受歷史的厚重,傳承文化的精髓
2024年6月28日上午,實踐隊懷揣著對歷史文化和傳統文化的敬畏與好奇,踏上了前往界首市文化館和博物館的探索之旅。在這里,隊員們通過與文化館王館長的座談、參觀文化館和博物館,深入了解了界首的歷史和文化,一件件珍貴的文物和藝術品讓隊員們感受到了歷史的厚重和文化的魅力。此次社會實踐活動不僅讓團隊成員領略了界首市獨特的文化魅力,更激發了他們弘揚傳統文化的責任感。
實踐團隊與文化館王館長的座談
博物館工作人員在為隊員講述界首市的歷史變遷和發展
愛心之行:情暖蘆村,愛灑鄉間
在與王館長的交流中,得知該市蘆村鎮小徐村是個貧困村莊,在了解一些情況后,實踐團隊在6月28日下午前往蘆村鎮小徐村開展獻愛心服務活動。隊員們在村書記的帶領下,看望了村中的孤寡老人和留守兒童,送上了牛奶、餅干等愛心食品,同時還與老人和兒童們進行了親切交談。隊員們不僅傾聽了他們的心聲,還耐心地向老人普及了涉老金融詐騙知識,用生動的案例提醒老人們警惕各種詐騙手段,保護好自己的“錢袋子”;向兒童開展了有關防溺水的安全教育,通過互動游戲和情景模擬,孩子們在歡聲笑語中學會了如何在水邊保持安全距離,如何在緊急情況下自救和呼救,讓安全意識在幼小的心靈中生根發芽。
實踐隊與小徐村書記進行交談
實踐隊看望留守兒童
實踐隊看望孤寡老人
在這次充滿溫情的行程中,隊員們還進行了一次特別的走訪活動,拜訪了居住在小徐村的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扁擔戲傳承人——朱允德。扁擔戲作為一種獨特的民間藝術形式,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歷史記憶。朱師傅作為這一傳統藝術的守護者,多年來一直致力于扁擔戲的傳承與發展。最后,朱師傅為我們現場表演了一段扁擔戲,朱師傅的表演技藝精湛,讓隊員們切身感受到了這項傳統藝術的魅力。
實踐隊拜訪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扁擔戲傳承人——朱允德
產業探訪:領略傳統工藝,感受非遺魅力
2024年6月29日,實踐隊先后走訪了金裕皖酒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基地。在金裕皖酒業,隊員們參觀了儲酒倉庫、品嘗了原酒、體驗了被列為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精湛釀造技藝,并在研發中心學習了低醉工藝和不同類型白酒的特點。金裕皖酒釀造技藝沿用中原地區老五甑古法釀造工藝,結合本地的土壤、水紋、氣候、窖池等條件,因地制宜,以味定格,通過手工制曲、分層入窖、打梗攤晾、稻殼清蒸、續糟混蒸、雙輪發酵、看花摘酒等主要工藝,最終形成獨具金裕皖特色的釀造技藝。此次社會實踐活動,不僅讓隊員們深入了解了金裕皖酒業的釀酒文化和創新精神,更激發了他們對傳統工藝的熱愛。
實踐隊參觀金裕皖酒業儲酒倉庫
實踐隊參觀金裕皖酒業的窖池
實踐隊與金裕皖酒業領導合影
在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基地,隊員們拜訪了安徽省非遺文化木版年畫的傳承人徐濤老師,徐老師向隊員們講述了木版年畫的發展,他指出,雖然現代技術帶來了效率與便捷,但手工制作所蘊含的情感與溫度是無法被機器所替代的。在徐老師的演示下,隊員們目睹了木版年畫的雕刻過程,那一刀一劃間流露出的不僅是匠人的技藝,更是對傳統文化的深情厚誼。隨后,隊員們躍躍欲試,紛紛拿起刻刀,嘗試自己動手雕刻和拓印木版年畫,徐老師在一旁耐心指導,不時給予鼓勵和贊賞,現場洋溢著溫馨和諧的氛圍。
徐濤老師在為隊員講述木版年畫的發展
徐濤老師在為隊員演示木版年畫的雕刻
實踐隊員在徐濤老師的指導下動手雕刻
隊員們和徐濤老師的合影
此外,實踐隊還參觀了大黃竹編藝術館,在藝術館里,陳列著一個個由竹子編織而成的藝術品,它們彰顯著歲月的痕跡和匠人的情懷。藝術館的工作人員為隊員們講述了大黃竹編的過去與現在,每一句話都像是在隊員們的心田播撒下種子,等待著生根發芽。隊員們凝視著那些精致的竹編作品,從那些細密的編織中,讀懂了匠人們對自然的敬畏和對生活的熱愛。竹編這一古老的手藝,不僅是一種技藝的展現,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一種生活的藝術。
藝術館工作人員為隊員們講述了大黃竹編的發展
藝術體驗:感受彩陶魅力,傳承非遺文化
為欣賞中華瑰寶陶瓷作品,在陶瓷里見證中華藝術,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實踐團隊來到了盧群山刀馬人彩陶藝術館和界首市東城群海彩陶工作室。隊員們有幸與中國陶瓷藝術大師盧群山先生進行了深入的交流,盧大師向隊員們介紹了界首彩陶的歷史,講述了盧氏刻花彩陶有限公司的誕生與發展,以及幾代傳承人在彩陶藝術道路上所付出的努力與堅持。盧大師的話語中充滿了對彩陶藝術的無限熱愛和對傳統文化的深切情感,他的每一個故事都如同彩陶上的圖案,細膩而深刻地印在了隊員們的心中。
盧群山大師向隊員們講述界首彩陶的發展和傳承
隊員們和盧群山大師合影留念
隨后隊員們移步至界首市東城群海彩陶工作室,在這里,老師耐心地向隊員們介紹了制作彩陶所需的工具和技藝,從選土、揉泥、拉坯到上釉、繪畫、燒制,每一步驟都蘊含著匠人的智慧與汗水。隊員們紛紛挽起袖子,親自動手實踐,隊員們在實踐中體會到了創作的樂趣,也感受到了藝術家們對完美的追求和對細節的執著。
隊員們體驗陶藝制作
紅色之旅:緬懷烽火歲月,砥礪青春志向
為深入了解中國抗日戰爭的光輝歷史和七七抗戰的深刻意義,增強對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和對愛國主義的深刻認識,商學院“三葉草”社會實踐團隊肩負著傳承紅色文化、緬懷革命先烈的重任,來到安徽省界首市七七抗戰紀念碑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臧家公館開展主題實踐活動。在參觀過程中,隊員們了解了革命先烈們浴血奮戰、艱苦奮斗的故事,內心深受觸動,更加深刻理解了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和大無畏的革命氣概,更加堅定了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隊員們紛紛表示今后要將紅色文化精神轉化為學習和工作的動力,傳承好紅色基因。
實踐隊員們來到安徽省界首市七七抗戰紀念碑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此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內容、形式豐富多樣,把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同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統一起來,不斷增強中華民族的歸屬感、認同感、尊嚴感、榮譽感,不僅讓隊員們增長了見識、開闊了眼界,更重要的是讓隊員們深刻體會到了新時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隊員們紛紛表示,將把這份責任和擔當帶回校園、帶入生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審核:羅振林 責任編輯:胡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