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學院組織開展2024年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系列活動
發布日期:2024-08-17
本網訊(通訊員:周劉湘、凌云亮)為深入學習和弘揚紅色文化,激發青年學子的愛國熱情,教育引導學生在社會課堂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在觀察實踐中學黨史、強信念、跟黨走,安徽新華學院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學院E路星火基層服務踐行團深入湖州市安吉縣,通過重走紅軍路,讓隊員們在本次社會實踐中能夠學到更多的紅色精神,增長自己的黨性修養和政治覺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老石坎村,位于安吉縣中部偏南,浙北第一個黨支部的誕生之地,是一個歷史悠久、紅色文化底蘊深厚的小村莊。走進老石坎,映入眼簾的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幾個大字,翻開風云激蕩的紅色篇章。跟隨講解員的腳步,館內一件件泛黃的實物、一幅幅珍貴的照片,一篇篇詳實的史料把崢嶸歲月里一幕幕場景展現在了大家眼前。實踐團成員們紛紛表示,這是一次視覺與思想的洗禮,通過這次參觀學習進一步堅定了理想信念,增強了自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圖為團隊成員在老石坎村合影留念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朱冉冉供圖
“1927年春,中國共產黨黨員方鐵城搖著串鈴,以拔牙的走方郎中為名,來老石坎活動,借住楊老四家,常與楊老四?楊老五等上山砍柴,在勞動中講述革命道理?后發展楊老五?楊老四?楊老三?楊福寶?鄒美亭(衡夫)?鄧宏權等6人為中共黨員,建立支部.....”,通過講解員的講解,團隊成員們充分了解到浙北第一支部作為浙北地區星星之火燎原的源頭,見證了這方熱土近一個世紀的變遷與發展。
圖為團隊成員正在認真聆聽講解員講解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朱冉冉供圖
緬懷先烈,薪火傳承
孝豐革命烈士陵園位于安吉縣孝豐鎮城東1公里的缸窯嶺上,旨在紀念在天目山三次反頑戰役中英勇犧牲的新四軍將士。該陵園安葬了不同時期的203位革命先烈,其中年齡最大的37歲,最小的僅14歲,是浙江省重點烈士紀念建筑保護單位。
陵園環境優美,莊嚴而充滿生機。走進大門,映入眼簾的是一座雄偉的紀念碑,周圍蒼松翠柏郁郁蔥蔥,仿佛天然的衛士守護著為祖國獻出年輕生命的革命先烈,令人肅然起敬。經過一段狹長陡峭的臺階,一座古樸的六角紅軍亭寄托著人們對紅軍烈士的深切懷念,在臺階上行走,這條路承載著深厚的歷史和信仰。在紅軍亭內,團隊成員們共同肅立,亭內椅背上雕刻著一行行文字,講述著紅軍在艱苦條件下頑強奮斗、不怕犧牲的感人事跡。
圖為團隊成員瞻仰烈士紀念碑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朱冉冉供圖
離開紅軍亭,實踐團成員們進入烈士陵園墓地,烈士陵園工收存在不同時期英勇犧牲的203名革命烈士。在這里,團隊成員們切身感受到更加濃烈的革命氛圍。陽光透過樹葉,灑落在亭子的青石地面上,營造出一種格外寧靜而莊重的氛圍。將士英烈亭的墻面上,鐫刻著無數英烈的名字,每一個名字背后都蘊含著動人的故事。
在安吉這片紅色土地上,E路星火基層服務踐行團的成員們深受觸動,充分了解了黨在安吉地區發展壯大的歷程,對黨經歷的艱辛和取得的成就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銘記歷史、不忘初心,將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和崇高精神內化為前行的動力,以實際行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不僅是一堂生動的黨史教育課,更是一場深刻的紅色洗禮。
(審核:鄭妮 責任編輯:張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