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6個海外升學offer!王林紅:一往無前的“追風者”
發布日期:2024-10-08
本網訊(通訊員:融媒體工作室/王娟 馬子玉 張婉青 攝影:融媒體工作室/宋笑笑 指導老師:王亞君)和大多數采訪者一樣,當收到采訪邀請時,王林紅也很震驚,“我只是一個普通人,沒有什么可以采訪的地方。”
每個人的人生劇本都是獨一無二的。本期“青春young”,邀你共同走進文化與傳媒學院20級廣告1班王林紅的獨特人生。
學習委員“buff”加持
在學習委員的“buff”加持下,從前內向、社恐,不敢與人交流的王林紅,在各類比賽中總是扮演著領導者的角色。“我的抗壓能力變強了,心態也更好了,不管發生什么事,我都會告訴自己‘沒關系,能做好的,肯定能完成的’。”王林紅細細數著與學習委員一職久久“周旋”后的收獲。
大一下學期開學之際,班里原來的學習委員突然“離職”,王林紅被輔導員“臨危受命”接下了這一工作。本來只想把重點放在學習上的她,卻沒想到攬下一個“大麻煩”。回憶起當時的情形,作為一個“新手小白”什么都不懂,只能四處詢問工作內容。臨近期末考試,班上有50多個人,各個課程的實訓材料,紙質版、電子版、膠裝、刻盤,“都是我一個人來處理,壓力挺大的,但這是我的工作,我必須要做好。”
為了擔起學習委員這份職責,她一直以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在班級里扮演著“領頭羊”的角色。“如果不是老師重點表揚的對象,我會覺得自己這次沒做好。”于她而言,專業課的成績達到90分才是“及格”線。當每個班需要出一支隊伍參加“互聯網+”比賽時,她也總是挺身而出的那一個人。
在她長期以來的努力下,智育、綜測連續幾年專業第一,算數均分91.22,加權均分90.78。
與比賽忙著“斗爭”
大學生活似乎與“忙”字繞不開,各種各樣的作業、比賽突然全部都交織在一起,就會“忙”得不可開交。在王林紅記憶中最忙碌的是在大三下學期,大廣賽、學院獎、“互聯網+”“挑戰杯”,還有自創品牌實戰展等等,所有的事情都趕在了一起。“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情,但是宿舍23:00斷電,為了打磨比賽,我和室友只好把桌椅搬到走廊、電梯間,繼續趕比賽,一熬就是凌晨兩三點。”
回想起準備比賽的點點滴滴,令她印象最深的是第一次帶團隊參加“挑戰杯”體育類賽事。大二那年冬天,身邊很多人都在看國際足聯世界杯,有些同學還會買點猜球的小彩票,王林紅覺得還挺有意思的,也跟室友在宿舍看了起來。不過,與別人不同的是,觀看激烈的比賽之余,她漸漸萌生出一個想法——在國家大力弘揚中華體育精神的時候,如果給它“搬”進校園里來會怎么樣?
“想到便去做”。她邀請同伴一起參加了這個比賽,但事情總是在“想”和“做”之間有一個需要過渡的橋梁。“我對體育并不了解,也是第一次帶領5-6人的團隊,挑戰挺大的。”當這個比賽一度要放棄之際,輔導員找她談心,并給她引薦了PU口袋的創始人陳總,“陳總跟我聊起他的創業經歷,是如何一步步做起來的,同他交談過后,給我大二的人生帶來了很大的鼓舞。”在陳總的耐心引導下,王林紅找到攻克比賽的突破口,獲得了校級獎項。“雖然最后沒能走進省賽,但對我來說更多的是收獲。”
在同比賽久久“斗爭”之后,個人簡歷的比賽獎項那一欄列了大大小小共17個獎項。
尋覓前行的“追風者”
剛步入大學,迷茫是大多數人的常態,王林紅的應對方式是于嘗試中擇前路。
還在大二的她獲得了新浪微博實習的機會,主要負責將新浪微博的宣傳工作在校園里面落實、落地。校園大使、超話運營官、社群運營官都是她需要擔任的角色。經歷了長達一年的實習后,她說:“我第一次對新媒體行業的工作內容有了清晰的認知。”
實習結束后的那個暑假,王林紅又去霍山縣的融媒體中心實習了兩個月,“我想找到未來真正想從事的就業方向,也想看看在新媒體如此迅猛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傳統媒體的發展現狀是什么樣的?”跟隨記者們走入實地,下鄉采訪,感受鄉土民情的真實狀態,那兩個月她基本跑完了霍山縣下所有的鄉鎮,同時也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
大三下半年,面臨“人生課題”的抉擇之際,考研、考公、考編還是直接就業?王林紅最初的選擇是加入“考研大軍”,由于各種事情交織,準備了3個月的她一度覺得考研沒有希望,果斷選擇了放棄。“我姐姐是去法國留學的,我感覺我自己英語比較好,或許出國留學對我來說是個不錯的選擇。”
篤定了這一目標后,她查資料、寫文書、交申請……功夫不負有心人,海外名校陸續向她伸來了“橄欖枝”。目前已經收到6個海外升學offer。“對于自己的人生大事,大家都會害怕走錯路,不過沒關系,我們還年輕,不妨大膽一點。”
(審核:楊磊 編輯:王亞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