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社科院原副院長唐先田研究員來我院舉辦講座
發布日期:2010-09-17
2010年9月15日下午,我省著名文藝理論專家、安徽省社科院副院長、安徽省文藝協會會長唐先田研究員來我院舉辦了一場“如何看待市場化社會的文學藝術”講座。唐院長此行是受中文系的邀請來我院做學術交流的。
“那是最美好的時代,那是最糟糕的時代;那是智慧的年頭,那是愚昧的年頭;那是信仰的時期,那是懷疑的時期;那是光明的季節,那是黑暗的季節;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我們全都在直奔天堂,我們全都在直奔相反的方向……”,唐院長首先朗誦了狄更斯《雙城記》開頭的這段經典描述,取自法國大革命并且充滿著矛盾和猶疑的這段話語,被用來表達處在目前市場化時代下文學藝術所面臨的一種窘境。唐院長藉此追述了中國社會從計劃經濟時代到市場化時代的變革歷程,并結合世界資本主義初期經濟積累的背景,舉出了當下中國社會市場化環境下文學的生存現狀和存在問題。他用“很熱鬧”和“很不滿意”的兩個“很”字對此進行了歸結。唐院長認為,目前有相當一部分文學作品存在諸如“拳頭加枕頭”的“三俗”現象;一些相聲小品包括電視臺的相親類節目不僅格調地下,同時也證之為才情的低下;帝王將相等封建迷信在一些節目中沉渣泛起,一些經典作品打著重拍的名義洗錢,作家甚至批評家依附于富人的錢袋等等,這些都表征了我們這個市場化時代文學藝術遭遇的新問題。如何面對這些問題,唐院長認為,首先應該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學精神,同時作家要深入(而不僅僅是貼近)生活,創作出緊密結合社會現實的作品。最后作家(和年輕的同學一樣)要能夠靜下心來讀書。唐先生充滿感情地說道,文藝沒有邊緣化,它只是按自身規律存在,就像陽光、水和空氣對我們的生存一樣。
在近兩個小時的報告時間內,中文系同學始終認真、冷靜地聆聽和思考,并熱烈參與了其后的問答環節。個人性提問和交流甚至一度延伸到散場后。中文系主任張器友教授及中文系全體教師全程參與了此次學術交流。
此次講座同時也是為我院成立十周年校慶舉辦的系列講座之一。(文化與新聞傳播學院)
- 上一篇:動漫學院開展2010級新生宿舍內務整理教育
- 下一篇:外國語學院召開新學期思想交流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