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與傳媒學院教師受邀參加全國教育社會學專業委員會第十八屆年會
發布日期:2024-11-19
本網訊(通訊員:姜文昕)近日,全國教育社會學專業委員會第十八屆年會在西安舉行。本屆年會由全國教育社會學專業委員會主辦,陜西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承辦。年會以“中國教育社會學建設的歷程與經驗”“教育強國建設與教育現代化”為主題,旨在推進教育社會學學科體系建設,探討教育強國背景下教育現代化進程的路徑。文化與傳媒學院教育系教師姜文昕受邀參會,與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京大學等全國百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300余位專家學者及研究生齊聚一堂,共同參與了這場學術盛宴。
陜西師范大學校黨委副書記盧勝利代表學校致辭。他談到,本次會議是深入學習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的重要舉措,是對全球化時代、人工智能時代教育深刻變革的積極回應,必將為教育社會學研究注入新的澎湃活力。
南京師范大學副校長、全國教育社會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程天君在致辭中回顧了全國教育社會學年會堅持“傳承與創新”、“注重學術與以文會友”和“兩岸交流與國際化”三個傳統。他提出面向中國教育社會的第二個百年,教育社會學學者何為;面對2035年我國建成教育強國和下個世紀中葉建成現代化強國的時代主題,教育社會學何為;面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逆全球化浪潮,在日益復雜和艱難的國際背景下,學會如何堅持和更好開展國際交流三個問題。
年會共設置兩場主旨報告、六個分論壇和五個研究生論壇。主旨報告中,南京大學賀曉星教授以《兒童研究與社會學的想象力》為題,強調文體敏感力對社會學想象力的重要性,剖析不同文化下兒童世界的獨特性。南京師范大學程天君教授在《中國教育社會學:三問三答》里,拋出學科生存困境、性質焦慮及研究對象觀難題,并從方法論、學科性質與研究范式轉換等方面予以回應。北京大學劉云杉教授則以《光與影:如何破局 “二手時間” 之困?》分享從身份到認同獲取身份資本,及陶冶品格教育的重要性。
分論壇主題廣泛,涵蓋教育社會學建設問題、本土貢獻、教育流動、鄉村教育振興、學校變革及家庭教育等;研究生論壇聚焦身份認同、生活史、社會關系網絡、同輩群體與教師角色等主題。我院教師姜文昕攜論文《4-5歲兒童眼中的父親:基于童年社會學視角的探究》參會分享,論文入選年會論文摘要集。
通過這次學術會議,我院教師不僅展示了教育社會學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學術進展,還加強了與行業及專業學會的交流與合作。未來,我院將加大力度,積極鼓勵教師參與國內外前沿學術研討活動,切實促進教師專業成長與學術能力提升。
(審核:洪玉 責任編輯:余安琪 張蔓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