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春赴萬丈理想:藝術學院開展2024年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發布日期:2024-07-15
本網訊(通訊員:楊曼玉)6月30日,安徽新華學院藝術學院“華園青年藝術+”志愿服務團隊前往合肥市長豐縣,開啟了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之旅。這一系列活動分為四個模塊:追尋革命足跡、服務基層建設、美化鄉村環境以及學習歷史文化,旨在引導青年學生在社會課堂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爭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
追尋革命足跡:傳承紅色精神
團隊成員們前往造甲鄉雙河村,參觀中共合肥北鄉支部紀念館,深入了解當地紅色革命歷程。講解員以飽含深情的語調,娓娓道來合肥黨史的點點滴滴,從1926年9月共產黨員崔筱齋在合肥北鄉雙河集創建的第一個中共黨組織,到安徽省農民運動委員會的重要時期,每一段歷史都仿佛躍然眼前。
此次活動不僅重溫了歷史,更加深了志愿者們的愛國主義情懷,增強了歷史使命感。中共合肥北鄉支部的成立,填補了合肥地區在大革命時期無地方中共組織的歷史,在合肥現代革命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服務基層建設:提升生活質量
“華園青年藝術+”志愿服務團隊來到了長豐縣羅塘鄉拐集村村民委員會,著手改造了當地的農家書屋,他們重新整理歸納了圖書,分類擺放整齊,并對書屋的內部陳設進行了精心設計和改造。這樣一來,不僅極大地提高了書屋的空間利用率,還為村民們營造了一個靜謐而溫馨的閱讀環境。
為了能夠詳細了解到該地農村電商的運營模式和發展態勢,團隊成員與返家鄉創業者交流,參觀圖書倉庫。激發了有志青年創新創業的熱情,積極投身于鄉村振興事業中,為家鄉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志愿者們還穿梭于村巷之間,深入到村民家中,與村民們親切交談。他們向村民們普及日常生活中容易遇到的安全問題,如食品安全鑒別、家居安全防范等。同時,他們還就夏季溺水事故的預防進行了宣傳教育,在危險水域增設了警示標識,并對公共水域的救生設備進行了逐一查驗,確保在緊急時刻能夠發揮作用。通過這些舉措,大大增強了村民們的安全意識,為周邊村民營造了一個更為安全的生活環境。
美化鄉村環境:以藝術賦能鄉村振興
在鄉村振興的征途上,藝術學院“華園青年藝術+”志愿服務團隊將他們的藝術才華與滿腔熱忱傾注于長豐縣羅塘鄉拐集村的農家書屋之中。他們不僅為書屋的裝飾布置錦上添花,更是以藝術之力賦予鄉村新的生機與活力。
此次墻繪活動不僅展現了當代青年學子的藝術創作才華和創新精神,更讓他們在實踐中深刻體會到藝術對于鄉村振興的重要作用。他們用自己的藝術作品傳遞著對鄉村的熱愛與關懷,讓村民們感受到了來自外界的溫暖與支持。同時,這也進一步增強了他們對鄉村振興的理解和認識,激發了他們投身鄉村振興事業的熱情與決心。
學習歷史文化:賡續精神葆本色
在這次充滿教育意義的社會實踐活動的最后一站,志愿服務團隊來到了長豐縣檔案館,開啟了一段穿越時空的歷史之旅。團隊成員們跟隨講解員的步伐,仿佛穿梭在歷史的長河中,見證了這片土地上人口的流動與變遷,感受到了當地社會的滄桑和變革。這不僅讓他們直觀地了解了歷史文化,也激發了對歷史、文化和社會發展的深入思考。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應當珍惜每一次學習的機會,積極投身實踐,為社會的進步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華園青年藝術+”團隊的成員們,在走訪調研、服務群眾的過程中,他們深刻理解了作為一名青年學子所肩負的社會責任與歷史使命。他們看到了鄉村的變遷與希望,感受到了農民的辛勤與期盼,也認識到了自己所能發揮的作用與價值。未來的日子里,他們將以更加堅定的信念、更加飽滿的熱情,繼續投身于鄉村振興的偉大事業中。無論是在志愿服務的各個領域,還是在鄉村振興的廣闊舞臺上,他們都將積極擔當、主動作為,展現出新時代青年的風采與力量。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青年擔當”的內涵與意義,為社會的進步與發展貢獻著青春的力量與智慧。
(審核:許存福 編輯:張小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