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學芮必峰教授應邀來校教授新聞學知識
發(fā)布日期:2011-10-27
如何做出正確的新聞選擇?如何在無數事實當中挑選有價值的事實加以傳播?10月26日下午,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教授、碩士生導師芮必峰應邀來校在學術報告廳講授新聞選擇和新聞價值的內涵,為華園學子一一解開了謎團。
報告中,芮必峰教授就如何做出正確的新聞選擇提出了三個標準,即新聞定義標準、新聞價值標準和新聞宣傳價值標準。首先,芮必峰教授從陸定一的“新聞即對新近發(fā)生的事實的報道”、王中的“新聞即新近變動事實的傳播”、甘惜分的“新聞是報道或評述新的重要事實以影響輿論的特殊手段”三個對新聞的定義中概括出“實”、“真”、“新”三個字,并逐一加以闡述。“實”是做新聞要提倡用事實說話,避免空話、套話;“真”就要求新聞要客觀真實,反映客觀世界發(fā)生的事實;“新”要求新聞必須新鮮,報道時間接近或者時間遠、內容新的事實。接著,芮教授向聽眾闡述了新聞價值標準的定義,即事實本身所包含的能引起受眾共同興趣的素質,而不等同于新聞的價值。這就要求同學們在學習新聞傳播的過程中始終堅持新聞價值所具備的時新性、接近性、重要性、顯著性以及趣味性五個要素。最后,芮必峰教授提出了新聞宣傳價值的標準,要更加關注組織力和傳播力,用正確的輿論引導人。
在和同學們的互動中,芮必峰教授回答了同學們提出的“微博監(jiān)督”與“傳統(tǒng)媒體監(jiān)督”的區(qū)別,他定義道:“傳統(tǒng)媒介是相對的監(jiān)督,是‘我們的媒體’,而微博的監(jiān)督是‘自己的媒體’,并作為獨立的力量施行真正的監(jiān)督”。芮教授還就同學們關心的媒介自由、新聞真實性、考研等問題做了精彩的回答。
芮必峰教授詼諧幽默的語言和生動詳實的案例贏得了同學們的陣陣掌聲。報告會最后,文化與新聞傳播學院中文系主任張器友教授認為,芮教授的報告具有三個特點,一是嚴謹性,對新聞選擇的定義標準進行層層展開說明;二是針對性,針對新聞現象有褒有貶地提出自己的看法;三是視野開闊,不從事物本身來談,而是通過對比將重點落在新聞選擇上。(文/學生記者:張潔瓊、吳筱藝,圖/張志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