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菁華園 默默耕耘——記綠化工人鄭家付
發布日期:2011-09-20
360行,行行出狀元,365天,天天在奉獻。生活在美麗的新華園,也許您從不曾留意過身邊那些忙碌的人:綠化工、清潔工、維修工、水電工....然而正是他們,這些普普通通的勞動者,這些默默無私奉獻的人們,保障著學校的有序運轉,總務處綠化工鄭家付就是他們中的普通一員。
服從工作安排,做好本職工作
“我這人沒有高深的文化,只要領導安排的工作我都盡力去完成;領導沒有安排的事,我覺得需要去做的也還得去做,干工作就要把工作干好……”言語中鄭師傅流露出對綠化工作多年來深厚的感情。質樸的語句沒有絲毫的華麗,卻恰恰是對“愛崗敬業”一詞最直白的詮釋。
清晨,隨著校車駛入校園,鄭師傅就匆匆走下校車,轉身換上工作服,拿起工具直奔校園綠化叢,開始一天忙碌的綠化養護工作。下班時間到了,他總是在校車啟動的最后一刻跑向校車,有時工作晚了就自己坐公交車回家。綠化工作室外操作時間長,勞動強度大,為了節約時間,他常常整個上午都不喝一口水。他不怕苦不怕累,以身作則,以一個普通員工的身份,踐行著服務育人的理念。
綠化工作看似簡單實則不易,一年四季種花栽樹、剪枝除草、澆水施肥、防治病蟲害等工作比較繁瑣,而且時間性強,每件事鄭師傅都認真、細致地按時完成。在他的帶動下,僅2名綠化工和3名臨時工,完成華園約 49萬多平方米綠化養護工作。
學校的事就是自家的事,再苦再累也值得
鄭師傅來新華雖然只有兩年多,但全體總務人都知道“鄭師傅是個吃得苦的人”,提到校園綠化工作,大家不約而同地會提起“鄭家付”。今年夏季雨水多,校園草木茂盛,暑假里鄭師傅放棄休息,頂著酷暑,4次“全副武裝”背著割草機修剪了校園40多萬平方米的草坪。 每當人們問他“大熱的天,背著這么重的機器工作,還穿這么厚衣服,又累又熱能堅持嗎?”鄭師傅不好意思地笑道:“沒辦法,我這身打扮主要是怕飛濺的草渣和石子戳傷皮膚。這個割草機啊,少說也有二十來斤吧,一般人拿著累,可是我已經習慣了。”
去年臘月二十八那天,學校正值寒假,家家都在忙著過新年。鄭師傅早上起來見大雪壓彎了家門前的樹木,便想起校園里樹上的積雪沒有人清理。當時道路雪封,連公交車都不通,家住大楊店的鄭師傅六點鐘就起床了,步行一個多小時來到校園為樹木除雪。在他的眼里,眼前的這些樹木就是一個個需要精心照料的可愛的孩子。
鄭師傅對使用的勞動工具也愛護有加,使用后總是把工具擦得干凈雪亮放在工具房,修剪樹木的剪刀總是自己磨了又磨,割草機壞了自己動手修理,實在不能用了才換新的。
學校的事就是自己家的事,再苦再累也值得!這就是鄭師傅最樸實的想法。熱,喝點水就過去了;冷,干點活就好了;累,時間長了也就習慣了。習慣成自然,服務成自然,奉獻成自然。每當看到平整干凈的綠地,每當自己的勞動得到師生的肯定,鄭師傅覺得:這,就是綠化工這份工作帶給他最大的收獲與滿足。
甘為校園孺子牛,只為新華作貢獻
“鄭家付,工作踏實能吃苦,人也老實。”
“我們在一起干活,關系相處的也挺好.”
當聽到領導和同事們對自己的認可和贊許,鄭師傅總是報以憨厚的笑容。他習慣性地抹了一把額頭的汗水說道:“我覺得在新華遇到了好的領導和同事,我很開心,在此還得謝謝領導們對我日常工作的指導和關心,還是那句話,該做的要做好,學校的事就是自家的事。說真的,校園面積這么大,而我們的工作人員有限,沒有主動性和責任心工作是難以完成的,有時下班回到家還想著哪里的活沒干完惦記著第二天早上還要去做呢……只要我能在這個崗位上繼續做,就要為學校的發展貢獻一份力!”
不管在什么崗位上,都要有強烈的責任心,都要滿腔熱情去工作、去努力。鄭家付對他的工作是那樣的執著和熱愛,幾年如一日,就是這樣認真負責而又不求回報的“孺子牛”,默默地在為學校奉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
為者常成,行者常至。平凡崗位上,堅持做事的人總會成功,不斷前行的人定會達到目的,平凡崗位上也能創造出不平凡的業績。進入新華兩年來,第一年,鄭家付榮獲學校“新員工進步獎”,第二年年終考核為A級,榮獲學校“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文/董梅,圖/董梅)